清正廉洁做表率,警钟长鸣挂心头

栏目:警示教育专栏 发布时间:2021-08-31
清正廉洁做表率,警钟长鸣挂心头

清正廉洁做表率,警钟长鸣挂心头 

 ——学习廉洁古诗词四首

 

    反腐倡廉,自古有之。从古代清廉官吏所著诗词中,可以看出他们淡泊名利,清心直道;关心民瘼,体恤民疾;公正廉洁,励精图治,深受老百姓的拥戴和推崇。他们或为表白心迹志向,或为警示自身慎独,更能看出他们重民生而知根本、畏法度而能自律、明廉耻而守气节、崇节俭而重情操、知恩惠而思报国。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,充满正气的诗词,这些诗词传诵千古、流芳百世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学习传统的廉洁文化。

 

拒寿礼 

北宋·包拯 

铁面无私丹心忠,做官不可念叨功。 

操劳本是份内事,拒礼为开廉洁风。 

    宋仁宗时,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,收受礼品不但不遭非议,反而成了一种善于待人交友、德高望重的标志。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,认为它会助长恶习。所以几次上疏皇帝,请求颁诏禁止,以开廉洁之风。 

    包拯六十大寿时,他叮嘱儿子一概不要收取任何礼物。可是没想到,第一个送礼者却是当朝皇上。派来送礼的老太监到了门外,要他接旨受礼。这下可难住了包贵,万岁送来的礼不收,这不是抗旨不遵吗?可父亲之命他又不敢违,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。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:德高望重一品卿,日夜操劳似魏征。今日皇上把礼送,拒礼门外理不通。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定夺。不一会儿,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。只见原诗下边增添了四句:铁面无私丹心忠,做官最怕叨念功。操劳为官分内事,拒礼为开廉洁风。老太监看罢,半晌无语,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。为此包拯不顾皇上的脸面,退回礼物。还写下了这首《拒寿礼》以表明心迹。这首诗明白如话,一不念功,二不辞劳,“拒礼为开廉洁风”,表现出了其崇高节操和无私品格。 

 

题贿金 

明·吴讷 

萧萧行李向东还,要过前途最险滩。 

若有赃私并土物,任他沉在碧波间。 

    明代仁宗洪熙初年,吴讷累官南京左副都监察御史,为人清廉,敢拒贿赂。一次他奉命去贵州巡察,巡察完毕返回京都时,贵州地方官员祈望他回朝廷后向圣上多言好事,多加包涵,派人从府库中取出黄金百两,沿着吴讷返京的路线辗转数百里,追到三峡入口处的夔门,恭请吴御史无论如何将百两金子收下。吴讷看了用红色封包包着的百两金元宝,毫不动心,他连封包也不开启,取笔墨在封包皮面上题写了上面这首诗,连同百两金子一并请贵州来人退还原主。这一美事被后世代代传诵,还在《寓浦杂记》中有记载,南京、贵州还有后人刻碑记传。这首诗以诗人发毒誓的方式,即“如有赃物携回,过险滩时就会翻船”,不仅表明了自己心志坚定的态度,也使送礼金的人惭愧知退,而且诗人把“土物”也列在贿物之列,足以令今日一些自以为收点土特产无可厚非的官员对照和深思。 

 

拒礼诗 

明·况钟 

清风两袖朝天去,不带江南一寸棉, 

惭愧士民相饯送,马前洒泪注如泉。 

    况钟是明代一专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,和包拯“包青天”海瑞“海青天”,并称中国民间的三大青天,况钟为苏州知府时,人称“况青天”。明正统五年况钟赴京述职,苏州大小官员和百姓纷纷赠礼表“谢意”,况钟全部拒收,并作此诗明志,不带走江南任何东西,哪怕是一寸棉布。 

予告归里,画竹别潍县绅士民 

清·郑板桥 

乌纱掷去不为官,囊橐萧萧两袖寒。 

写取一枝清瘦竹, 秋风江上作渔竿。 

    “予告归里,画竹别潍县绅士民”,写的是郑板桥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,回家之时两袖清风,一贫如洗。他画了一竿瘦竹,竹子能到清冷的江边作为鱼竿。乾隆十八年,山东大旱,当时做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因为请求赈济饥民的事,得罪了上司,这首诗是郑板桥被罢官离开潍县回乡时,告别潍县绅士民之作。作者为人正直,只关心百姓疾苦,不愿逢迎吹捧上司,深为上司不满,于是上司借故罢了他的官。时年他已61岁,在潍县担任了7年县令,照理说,至少也该发点小财了,然而他罢官之日,却是囊橐萧萧两袖寒,惟有一囊书画,两袖清风,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清官。 

    中国古代清官廉吏的拒礼拒贿诗,都是伴随着一个个高洁的故事诞生的,少了一些精心雕琢,却多了一些真情实感。在面对送礼行贿等有违操守之事时,他们或侧重于戒奢,或侧重于自爱,或侧重于为民,或侧重于敬畏,使自己的诗心与廉心相碰相融,这些拒礼拒贿诗至今读来余味不尽,给人启迪。然而对如今的党员干部来说,和古人一样,廉洁清白是最辉煌的人生、最美好的人生。

相关链接:吉粮资产,吉粮资产管理公司,江南(中国),吉林省粮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/